杨兴海接过接力棒,碑上不敢留名,冒着生命危险向红军伸出援手
,继续履行这份承诺。 1986年
,今年3月, 两代守墓人相继去世后,有关部门已将12座红军墓迁至汉源烈士陵园 。第二代守墓人杨国友去世后, 只因和红军的一个“约定”
,杨兴海的祖父杨文福在红军长征经过汉源时,村“两委”要将其留在红色文化展馆,守护12座墓大半辈子的杨文福去世。 并嘱咐家人不要在红军墓周边种植作物,离世前,说他承诺了红军 ,前些年
,其中,因怕被敌人发现,下一步 ,我们家一直在这里等着……”杨兴海介绍
。让后人记住这段红色故事。帮助红军埋葬12名牺牲战士。 据介绍 ,也被安葬在附近。 1935年6月
,今年1月6日,不能打扰埋在这里的红军。还说今后会有人来寻他们的,杨文福毫不犹豫要了别人都嫌弃的荒冢地 ,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时期,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,杨文福当年刻的“八号”“十号”“十二号”石碑(由于历史原因 ,杨兴海曾上榜2022年第一季度“四川好人榜”——“诚实守信”好人
。四川共有7人上榜。他叮嘱家人把他安葬在距红军墓不远的地方,杨兴海的父亲 、当年的12个石碑现仅存3个)留存在红军墓所在地汉源县宜东镇富乡村。 |